【环球时报报导 记者 樊巍】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音讯,北京时刻2025年1月21日1时12分,经过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亲近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上科研人员的合作支撑下,完结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设备装置、舱外设备设备巡检等使命。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已安全回来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出舱活动是神舟十九号乘组改写国际最长太空行走纪录后的初次太空行走。2024年12月17日晚,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亲近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上科研人员合作支撑下,圆满成功完结9小时出舱活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随后的报导称,我国航天员此次太空行走打破了美国宇航员詹姆斯·沃斯和苏珊·赫尔姆斯于2001年3月12日发明的继续8小时56分钟的国际最长太空行走纪录。报导以为,我国航天员改写这一纪录“成为我国雄心壮志的太空方案的最新里程碑。”
我国航天员此前已屡次进行长达8小时以上的太空行走。整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此前发布的音讯,北京时刻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圆满成功完结了长达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而在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乘组则圆满完结了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2023年7月20日,神舟十六号乘组也圆满完结了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
全国空间勘探技能首席科学传达专家庞之浩1月21日在承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太空行走对航天员和航天服都是一个检测,长期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在履行出舱使命前要充沛歇息好,还要吃高能量但不发生气体的食物。在太空行走期间,我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可以为航天员供给饮水。
“理论上咱们现在运用的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可以支撑8小时的出舱活动,现在咱们的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刻长达8.5小时乃至9小时以上,这标明咱们的舱外航天服在设计时留有较大的安全余量。”
庞之浩进一步标明,此前国外宇航员在履行出舱使命时,曾呈现过由于舱外宇航服毛病而紧迫回来的状况,其间有供氧体系的毛病,也有宇航服漏气的状况。
庞之浩介绍称:“咱们的出舱活动继续时刻长达8个多小时,我国空间站绕地球一圈大约是1.5小时,其间要经过45分钟阳照区,45分钟阴影区,这需求舱外航天服既可以耐热,又可以耐寒,还可以耐辐射等。成功展开长期的太空行走,标明咱们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质量很好。”
此外,庞之浩还以为,屡次展开长达8小时以上的出舱活动,也标明我国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非常过硬。“长期太空行走需求出舱航天员身体和心理素质好,特别上肢力气比较强,由于太空行走首要是用手‘行走’,当然也会经过机械臂的这种更为轻松的方法,但首要仍是经过手,这就要求航天员太空行走技能有必要足够好,由于他在太空环境中无论是移动身体或是展开修补都要把握适宜的力度,不然简单原地打旋,操控姿势也会比较费事。咱们屡次成功展开长期的舱外活动,标明我国航天员训练有素。”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行将过半,后续还将在轨展开很多科学实验与技能实验。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繁忙的作业状况中迎来蛇年新春佳节,在悠远的太空看护我国人的“太空家乡”,守望地球家乡的万家灯火。此外,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还于1月20日面向社会揭露发布2025年三次空间站飞翔使命的使命标识。